红烧肥肠
卤大肠
爆炒肥肠……
美味的肥肠
堪称“下饭神器”
这些让你欲罢不能的滋味
可能正悄悄埋下健康隐患
肥肠虽美味,营养很一般
展开剩余84%肥肠通常是指猪的大肠部位,是猪消化系统的末端。和猪肝、猪心等富含优质蛋白、血红素铁、维生素A等营养素的内脏相比,猪大肠确实不算营养价值高的一类,甚至可以直白地说,营养不怎么样。
01
高脂肪、高胆固醇
肥肠为什么叫“肥肠”?因为它将近20%都是脂肪!如下表所示,猪大肠的脂肪含量高达18.7克/100克。猪大肠的脂肪含量,在我们常吃的猪内脏里排名第一。就连大家公认的高脂肪部位如猪脑、猪肾,其脂肪含量也只有猪大肠的1/2左右。
图源:科普中国
此外,猪大肠的胆固醇含量也较高。虽比不上胆固醇“王者”猪脑,但137毫克/100克的胆固醇含量也比猪肥肉(109毫克/100克)更高。
猪大肠如此高的脂肪含量,且以饱和脂肪为主,再加上胆固醇含量不低,长期吃又不注意限量的话,将大大增加高血脂、心血管疾病风险。
02
高嘌呤
嘌呤是不少高尿酸、痛风的朋友感到头痛的对象,而猪内脏就是高嘌呤食物的代表。
猪大肠嘌呤含量为296毫克/100克,妥妥的高嘌呤食物(嘌呤含量大于150毫克/100克为高嘌呤食物),高于猪肝(275 毫克/100 克)、猪肺(272 毫克/100 克)、猪肚(252 毫克/100 克)等,在常见内脏中名列前茅,甚至比水产、海鲜还要高得多。
03
致病菌、寄生虫等
猪大肠是盛装食物残渣的部位,再加上内部由粘膜、肌层和浆膜三层构成,存在褶皱和网状脂肪结构,很容易藏匿粪便、污垢、致病菌及寄生虫卵等。一旦清洗不到位,就有一定风险被感染。
肥肠怎么处理最干净放心?
可以试试下面这个详细的清洗技巧:
第一步,用30度左右温水冲洗,帮助去掉粘液和其他污物残留。温度太高可能会使带有腥臭味的物质渗入到大肠中,增加清洗难度。
第二步,加入一大勺食盐(也有人用一大把面粉)和少许白酒(也有人在下一步加入白酒),反复揉搓。这是为了用这些颗粒感较强的东西吸附、去掉大肠表面粘液,祛除异味并方便后续清理。依据清洗效果,此过程可能需要反复进行几次。
第三步,有人会在这一步用茶水或咖啡渣来浸泡清洗猪大肠,目的是进一步去除异味。
第四步,借用水流冲力把大肠翻过来,彻底撕掉内层厚厚的白色脂肪。脂肪是很多异味分子的藏身之所,也会让口感过于肥腻,因此这一步非常重要。
第五步,有人会在去掉脂肪后,再次用面粉或食盐来搓洗大肠。若前期处理效果好,这一步可省略。
第六步,起锅烧水、冷水下锅焯烫大肠。注意一定要多放葱姜和料酒,进一步去腥除味。水开后煮2~3分钟左右可以捞出,过程中记得要不断撇去浮沫。焯烫除了去味,还能降低猪大肠的嘌呤含量。
还要提醒一下:无论是煎炒涮炖哪种做法,一定要将大肠彻底加工做熟。这样不仅味道更怡人,也能彻底避免被寄生虫、致病菌感染的风险。
有些朋友发现,无论猪大肠洗得多干净,总会有股“味儿”,其实这并不是粪便残留,而是猪身上雄烯酮与粪臭素的气味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“猪骚味”。这两种物质对人对猪都无害,但尤其喜欢沉积在脂肪丰富的部位,比如猪大肠。正确、多次清洗可以去除这种味道,但依然较难做到100%去除。
猪大肠怎么吃更健康?
1
限量吃、低频次吃
考虑到猪大肠的脂肪、嘌呤和胆固醇含量都很高,建议大家一定限量吃,并降低频次。
按照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(2022版)建议,每月吃2~3次内脏比较适宜。对于猪大肠这种高脂肪、低营养内脏,就更应降低频次,2~3周吃一次,一次不超过50克比较好。
2
吃肥肠时少放油
肥肠脂肪含量高达18.7克/100克,完全可以用它替代一部分烹调油来炒菜,等肥肠炒出油后放菜,减少脂肪总摄入量。
或者,可以选择相对油少的做法,清洗处理到位的猪大肠,即使采用清炖、凉拌等做法,也不会有太大异味。如果配上合适的香料、把握好火候,就更容易做出美味、清淡的美食了。
3
搭配蔬菜水果和粗杂粮
并注意进食顺序
一餐中先吃新鲜蔬果和粗杂粮不仅能延缓、减少猪大肠中脂肪、胆固醇的吸收速度,还能以大量膳食纤维占据胃空间,帮我们被动控制猪大肠摄入量。
猪大肠的确很香
但营养价值却很有限
并且多吃引起的潜在风险不小
所以
要注意清淡烹饪且不过量
偶尔吃一次、解解馋可以
千万别放开了吃哦
/健康科普/
有用的知识又增加了!
发布于:北京市倍悦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